世界各国依法监管互联网 将清除网上违法信息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政府已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监管的必要性。无论欧美还是俄日,各国政府和社会都对随着互联网诞生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日益重视,并依法对网络进行更加严密和完善的监管,对网络犯罪打击也绝不手软。据此,本报推出一组“世界各国依法监管互联网”,以飨读者。
美国:将启动网络身份证计划
近期,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推动下,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商务部将启动网络身份证战略。2011年1月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在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院表示,美政府将通过推出网络身份证,构建一个网络生态系统。
奥巴马提出的网络身份证国家战略,也称“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NSTIC)。自互联网问世以来,由于网络空间存在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它在提供极度自由性的同时,也使得网络诚信存在巨大漏洞。在网络空间,全球一直没有可靠、公认和通用的身份识别技术。由于没有真实可靠的身份认证,互联网本身应有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难以全部得到发挥,黑客入侵和网络欺诈屡见不鲜。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深入,网络身份证不可避免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提出的“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最早于2010年6月25日由白宫公布于世。其主要内容如下:
——网络空间是一个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网络空间对于国家经济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随着网上欺诈、身份窃取和在线信息滥用情况的快速增多,联邦政府必须加以应对。
——减少网上欺诈和身份盗取关键是提高网络空间身份标识信任等级,参与交易各方高度确信他们是在与已知的实体交互,这非常重要。假冒网站、窃取密码和破解登陆账户,是不可信赖的网络环境的共同特征。本战略旨在寻求有效方式,提高在线交易中所涉及的个人、组织、服务和设备的身份标识的可信度,其目标是以增进信任、保护隐私和创新的方式,推动个人和组织在网络上使用安全、高效、易用的身份标识解决方案。
——本战略定义和倡导支持可信网上环境的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同时,身份标识生态系统能够保证其安全性、方便性、公平性、创新性,身份标识证书和设备将由采用互操作平台的供应商提供。
——隐私保护和自愿参与将是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支柱,身份标识生态系统通过只共享完成交易的必要信息,来保护匿名参与方。例如,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允许个人身份只提供年龄信息而不泄露出生日期、姓名、地址或其他识别信息,支持对参与者身份标识进行确认的交易。通过更强大的访问控制技术,减少非授权访问利用其信息的风险。
——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另一支柱是互操作性,这一系统利用强大的互操作技术和流程,在参与者之间建立合理的信任水平。互操作性支持身份标识可移植性,并使身份标识生态系统中的服务提供者可接受各种证书类型和身份标识媒介类型,这一系统不依赖于政府作为唯一身份标识提供者。
——互操作性和隐私保护相结合,建立用户为中心的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允许个人选择适合交易的互操作证书,并通过建立和采纳隐私强化政策和标准,个人有能力仅发送完成交易所需信息。此外,这些标准将禁止把个人的交易和证书使用与服务供应商挂钩。个人将更有保障地与合适交易方交换信息,安全地发送这些信息。
美国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为实现身份标识生态系统,将确定以下四项主要具体目标:建立一个综合的身份标识生态系统框架;建立可互操作的身份标识基础设施;增强用户信心和参与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意愿;确保身份标识生态系统的长远成功。
据新华网
俄罗斯:依法保护网民不受违法信息侵害
2010年11月,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了关于建立2011至2020年俄罗斯信息社会发展纲要,政府将每年拨款1231亿卢布用于实施建立信息社会项目。俄罗斯通信部承诺,要让每一位俄罗斯联邦公民都能够分享信息社会建设成果。近年来,俄罗斯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网民人数迅速增加。截至2010年秋季,俄罗斯互联网用户已达到4650万,每周都上网的用户达到4220万(约占全体用户的90%),每天都上网的用户达到3190万(约占到全体用户的69%)。
加强对未成年网民保护
在日益庞大的俄罗斯网民大军中,未成年人在网上日趋活跃。据《俄罗斯报》报道,俄民意基金会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12岁以上的俄罗斯人中,有一半的人经常使用互联网,其总人数约5700万人。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未成年人在信息海洋里尽情遨游的同时,也会接触到许多有害的信息。据俄媒体报道,大约80%的俄罗斯儿童在自己的房间上网或者通过手机上网。14岁以下的网民中有75%的人是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上网的,40%左右的人浏览色情网站,约20%的人在网上看过有暴力镜头的视频及其他有害信息。
俄罗斯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间的增加引起有关方面的忧虑。25%以上的俄罗斯儿童每周上网时间在7小时至14小时。20%的俄罗斯儿童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21小时。由于儿童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他们经常受到“网络流氓”的侵害。据统计,80%以上的俄罗斯少年儿童在社交网站注册。有半数儿童在网上认识新人,40%的孩子与网友见面。俄专家认为,未经筛选的互联网内容会给儿童的心理带来创伤和恐惧,误导他们做出冒险、残忍和反社会的行为,进而滑入犯罪的深渊。近年来,俄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主要诱因是色情淫秽信息在网上的广泛传播。
有鉴于此,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法律与制度及相关措施加以防范。2010年底,俄国家杜马通过了《保护青少年免受对其健康和发展有害的信息干扰法》草案。草案规定,要在所有的上网电脑中设置内容分级系统,即只有达到法定年龄才能浏览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网页。根据该法律,俄司法机关将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分级。所有网吧将从2011年9月1日起强制安装防止接触有害信息的系统,即信息过滤系统。
虽然目前有许多电脑软件可以起到屏蔽不良信息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电脑里安装了这样的软件,家长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俄罗斯专家提醒说,孩子们的聪明程度往往超出家长的想象,他们总会有办法轻易地绕开这些软件,在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与其借助并不完善的电脑软件来防止未成年子女接触有害信息,还不如先行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具备辨别是非和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雅的志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依法清除网上违法信息
除了网民数量每年以20%多的速度增长外,俄罗斯注册网站数量也与日俱增。从1994年到现在,以俄罗斯(.RU)域名注册的网站共有310万个。为了保护网民不受违法信息的侵害,俄政府规定,网站有责任清理网站自身发布和网民发布的违法信息。执法机关如发现违法信息,将通知有关网站立即删除。如果网站拒绝配合,执法机关将发出警告。两次警告无效,执法机关将通过法院、检察院关闭网站。若某媒体网站出现违规行为,媒体主管部门如信息管理局等将提出警告,两次警告后如仍未纠正或再次违规,则通过司法程序关闭违规媒体网站。
俄罗斯政府目前尚未制定互联网管理的专门法律,在对互联网犯罪进行管理时,执法机关主要通过《通讯法》中涉及通信的内容进行管理。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俄罗斯积极迈出国际合作步伐,2010年俄罗斯安全互联网中心被吸收加入了欧盟国家安全互联网网络,成为其中一员。俄罗斯网络安全专家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欧洲同行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并相互交流经验。值得说明的是俄罗斯这个机构是于2008年在俄罗斯大众传媒署的资助下成立的,主要帮助网民安全正确地上网,并为对抗互联网上的威胁提供解决方案。它是俄罗斯互联网安全的国家枢纽,是俄罗斯与欧盟国家进行网络安全项目合作的全权代表。
据人民网
欧洲:恶性政治网站及政治性言行将受重处
欧洲对于互联网管理,特别是对于恶性政治网站和政治性言行,有极为严格的法律条文。
德国《信息与通讯服务法》规定,在网上传播恶意言论、谣言、反犹太人等宣扬种族主义的言论为非法,禁止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关纳粹的言论、思想和图片。瑞典《电子通告板责任法》规定,ISP和BBS版主必须监测、封存并清除煽动新纳粹主义者的内容,否则要负刑事责任。德国、瑞典已经有多起逮捕并审判网上新纳粹主义者的案例。法国巴黎法院还判定美国雅虎公司法文网站拍卖纳粹物品违法,为此还引发了与美国司法管辖权的争端。
法国涉及互联网管理的立法在欧洲处于领先水平,这与法国早先发展网络的经验与探索是密不可分的。如法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成立了一个“信息与自由国家委员会”,当时该委员会已针对网络引起的社会适应与变革问题做过许多探索,在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上组织过大规模的讨论。如:有关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权、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等一系列问题都曾有过讨论。该委员会也处理过一些纠纷,提出过一些相关法律草案。
法国涉及网络的新法律条款,有一部分是移植变通后应用于新的领域:如涉及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法国的新闻法早就有相关的条款,而商法和民法中也有相关的条款。如网络中出现的种族歧视、反犹太主义等内容在原有的立法中已经有规定,只是适用移植或在新法中更明确了。
在瑞典,目前已有约64%的父母在家用电脑中安装过滤软件,约束孩子上网行为。瑞典学校校园网采取了技术手段,对不良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瑞典政府还设立社会热线,接受民众对不良网站和信息的举报。
此外,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的网站很少开设论坛(BBS)和新闻跟帖,对跟帖内容的管理比较严格。
英国规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作为信息发布者,要对所发布的信息内容负法律责任;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在法律上也应对自己所开展的托管服务相应服务器上的内容负责,做到“有举必究”,必须与互联网监看基金会合作,并必须删除公众举报的非法内容。
欧洲许多国家以国家立法形式授权警察和安全部门秘密监控各种网站和电子邮件。凡涉及色情、欺诈、教唆和诱导犯罪,侵犯知识产权、著作权和个人隐私,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主张恐怖主义、利用网络贩毒等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据新华网
日本:要求运营商保存特定用户上网记录
日本近年来不断通过加强立法提高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就在3月11日东北地区9级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国会提交部分修改刑法的草案,草案内容不仅将制作、传播、拥有电脑病毒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而且还规定政府可以要求网络运营商保存某特定用户最长60天的上网履历和通讯记录。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电脑和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国家,层出不穷、络绎不绝的网上犯罪一直困扰着日本政府和普通民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诱使未成年人参与色情淫秽活动。网上贩卖毒品或者枪支刀具、教唆人们自杀的事件也经常发生。垃圾邮件、电脑病毒更是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民众正常使用互联网。因此,日本政府与网络运营商协调一致,根据内紧外松的原则,主要通过法律手段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早在1984年,日本就制定了管理互联网的《电讯事业法》。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网络的普及,日本相继制定了《规范互联网服务商责任法》和《打击利用交友网站引诱未成年人法》、《青少年安全上网环境整备法》和《规范电子邮件法》等法律法规,有效遏制了网上犯罪和违法、有害信息。
此次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修改刑法,一方面是为了加重对制作和传播电脑病毒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也为当局今后在侦破网络犯罪时,从网络运营商那里获取用户的上网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此,有评论人士认为,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网上犯罪,保护大多数普通网民安全、安心地使用互联网,政府通过立法加强管理互联网的做法无可厚非。在3月11日的内阁会议之后,日本警察厅也展开了打击网上造谣诽谤的专项行动,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有人在大地震之后,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消息从而扰乱人心、破坏社会稳定。
日本对于互联网的管理除了依据刑法和民法之外,还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禁止非法读取信息法》和《电子契约法》等专门法规来处置网络违法行为。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网站、个人网页、网站电子公告服务,都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信息发送者通过互联网站发送违法和不良信息,登载该信息的网站也要承担连带民事法律责任,网站有义务对违法和不良信息进行把关。正是因为日本政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充实完善,才有效维护了日本网民正常的上网环境。
据光明网
数说
30年出台130多项互联网法规
在互联网管理法规的数量上,美国以130多项法规居世界之首。
作为最早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约束和管理的国家,美国一直在探索有效管理互联网的方法。
自1978年以来,美国先后出台130多项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联邦立法和各州立法。尤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世界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它主要涉及保护国家安全、未成年人、知识产权及计算机安全四个方面,明确规定,不允许利用互联网宣扬恐怖主义、侵犯知识产权、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以及从事其他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美国立法加强互联网管理趋势明显,仅在1996年到2001年互联网发展暴发期,美国就通过了《禁止电子盗窃法》、《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数位千年版权法》、《互联网税务自由法》、《儿童在线保护法》、《美国商标电子盗窃保护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全球及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和《统一电脑信息传送法》等等,内容包罗万象。
以打击儿童色情为例,自1996年以来,美国立法部门通过了《通信内容端正法》、《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及《儿童网络隐私规则》等法律,对色情网站加以限制。一旦发现有人制造、持有及传播儿童色情,立即会被起诉。在网上下载及在电脑里保存儿童色情资料,也会被定罪。
根据《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都必须给联网计算机安装色情过滤系统,否则图书馆将无法获得政府提供的技术补助资金。
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安全部门投入大量精力,打击通过互联网散布威胁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恐怖信息行为。根据“9·11”事件后美国国会通过的《爱国者法案》,美国安全部门能以反恐为由窃听民众的电话通话内容和互联网通信内容。
此外,美国国会一直在讨论是否要授予总统封闭互联网的权力。今年2月17日提交国会的《信息安全与互联网自由法》中,授权总统可以宣布“信息空间的紧急状态”,在此状态下,政府可以部分接管或禁止对部分站点的访问。
由此可见,美国的“互联网自由”与其一向标榜的“言论自由”同样具有很大局限,美国政府对互联网的信息流动也绝不是任其放纵。事实上,依法实施网络管理,打击威胁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互联网犯罪是国际共识,全球无一例外,美国也是依法管理没商量。
据新华网
链接
日强行切断涉及儿童色情网站链接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从4月21日开始强行切断涉及儿童色情内容的网站链接。
警察厅称,参与这次行动的有包括NTT·Communications·Corporation和NEC·BIGLOBE在内的9家大型网络通信服务商,这9家网络公司共有约2000万户客户,市场占有率约60%。剩下500家网络通信服务商均为中小企业,警察厅正在研究如何让更多网络公司加入到此项行动中来。
各参与切断链接行动的网络公司将按照互联网计算机安全联盟提供的违法网站信息,对这些违法网站进行屏蔽。
据人民网